通常而言臺地做生茶的確不如古樹、大樹,這幾乎已經成為定論,被大家廣泛接受,但要做成熟茶,臺地不如古樹,那就未必了。因為從最本質的根源來說,渥堆發酵是一場化學變化,是質變,古樹茶賴以炫耀的內質會發生根本的改變,優勢盡失,所以有人說,熟茶只有好壞,無古樹臺地之分,迄今為止,古樹茶品質蓋過臺地熟這樣的論斷還是沒有市場。
臺地做熟茶,成本較低,就算是山區、山頭臺地,最高價也就300-400塊,比起古樹少則一兩千甚至上萬的情況,臺地是容易讓廠家承受的,采購量可以上得去。這對于擴大生產規模、實現流程化和機械化的生產有較大的幫助,剩下來的資金無論是提高技術水準還是人員配置都綽綽有余,若要像小鮮肉拍電影一般天價片酬,就不要指望藝術水平有多高,一樣的道理。
臺地料量大,便于統一采摘、初制,可以分級采,均勻性可以大大提高,不像古樹料必須得積累原料不得不混采,當然分級采不是沒可能,但是實際成本和采摘難度大,均勻性好的茶發出來不容易花雜,品質較為一致,純度高,異雜味大大減少。
臺地料量大,可以大規模的渥堆,堆子可以做大,這方便發酵時起溫和保溫,提高發酵速率,小堆子堆溫低,發酵速率較慢。另外渥堆規模越大,出高品質熟茶的概率也大大增加,這就是個數字游戲,一樣的概率,10個堆子出三個好堆,但三個堆子卻只能出一個好堆子,如是而已。
臺地料發酵由于均勻一致,篩分、撿剔的損耗比較小。想要粗老的料,就找8、9、10級外料發酵,不用專門篩選;找嫩的料不用花費大把時間剔除粗老料、梗之類的茶葉,直接特級料中篩選,去掉一些粗老的就行,省時省力,節省人工,成本也隨之降低。
尺有所長寸有所短,揚長避短才是生存之道。所以臺地茶做普洱熟茶優勢滿滿,不要想當然貶低臺地,放對了位置,才能彰顯自己的價值,老是以短擊長,那是咎由自取。